真实是灵魂在现实世界的投影

west-world

If you can’t tell, does it matter? ——《Westworld》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 WWE,当时的我一直坚信里面的演出都是真实的,对其中的各种意外桥段乐此不疲。也会因为跑跑卡丁车中陌生人发来的一条中奖信息而欣喜若狂,在电话费昂贵的年代斥资 5 元拨通了对方的号码,结果对方在得知我的年龄之后掐断了我的黄粱梦。

回首当初,虽然自己的感情被“欺骗”了,但是产生的短暂快乐是真实的。

真实正逐渐变得昂贵而不重要

如今人们可以轻松从各种社交媒体上的短视频获得虚拟体验,并且很容易满足于此。而真实体验只有少数拥有时间、金钱和勇气的人可以享有。

在很多科幻小说中,未来世界的人们可以轻松从科技产物中获取虚拟的快感。而如今诺齐克的体验机器被精心包装成一个个 App,为用户提供情绪的获取和宣泄——并且大部分人并不在乎真实性。算法把“一类”人推向虚拟特征空间坐标上的一个点,而大部分人乐于靠近这些标签的中心并以此标识自己。

在这种以“推荐算法”为特点的社交媒体上,当你打开时,可能性就会开始坍缩。但是算法一直在催生大量同质化和虚假而夺目的内容,人们从点赞中获得共识,而非自己思考得到结果。大脑只是在有限的可能性中挑选最喜欢的那个。

在 AI 普及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容易,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信息也在变得浅薄和虚幻。“AI 味”不断挑战和迎合大众的审美,生活中充斥越来越多硅基生命高速运算得到的结果,AI 产物变得越来越难以分辨。

真实是灵魂在现实世界的投影

特德姜曾在《为什么人工智能不能创造艺术》中提到过,艺术是通过做出大量选择的产物。而选择动作的主体在人工智能普及前,都来源于出于真实的人。

而人的选择在结果中所占的贡献比例,决定这个结果有多“真实”。

一条新闻,新闻对象主体的选择产生了现实世界的后果,我们可以认为其是真实的。一篇手写的小说,作者精心设计每一个角色、故事背景和结局,我们也可以认为其出处(作者)是真实的。而一张 AI 生成的图片,作者选择了生成图片的模型、提示词或者一些模型开放的参数,通过 GPU 高速运算得到的精美结果,这里面图片的每一个像素都是通过算法计算得到的可能性所产生的结果,真实所占的权重可能就没那么大了。

如果说我们获取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学习知识等,AI 生成的内容是非常有用和便利的。而如果阅读文章或者欣赏图片就是目的本身的话,AI 生成的产物实际弱化了我们对于真实的体验——我们对于创作者灵魂表达的感知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创作真实的艺术在当下格外重要,真实艺术承载了我们的 Ghost 的表达,是我们的意识、记忆、情感等可以被纳入灵魂的一切,作出连续选择所产生的结果。审视艺术内容的真实性即审视灵魂的来源——是在高速运转的集群中的一次次模拟计算,还是在一个更为真实的主体内部产生。

“Are you real?”——《西部世界》中威廉首次进入园区时对一个服务机器人这样问道。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年代,这个问题现在同样适用于我们消费的一切内容,也适用于我们自己。